题
记
2025年9月9日,蔡碧波主任通过国医在线名医师带徒传承发展中心开展专题临床带教工作,镇沅县中医医院、景谷县中医医院、景谷县人民医院3家医院10余名拟候选徒弟参加学习,现分享病案如下:
病案提供:景谷县中医医院老年病科 王春玲
一、病案分享
【病例】
眩晕(脑动脉供血不足)。
【患者资料】
唐某某,男,74岁。
【主诉】
反复头晕2年余,加重2月余。
展开剩余86%【现病史】
患者自诉2年余来反复因劳累后出现头晕,伴心慌、心悸,伴头痛、黑矇、眼花、耳鸣,甚则出现晕厥(持续时间不详、发作期间记忆丧失),1月发作1-2次,时有烦躁,发病后曾至地方医院住院治疗(具体不详),经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但仍反复发作。2月余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频率增加,1周发作2-3次,于10余天前出现晕厥、摔倒1次,伴倦怠乏力,时感上腹部刺痛、烧灼感、反酸,颈肩部及腰部酸痛,时感双足麻木。发病后至当地卫生院就诊(具体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不详),经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今日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故特到我科要求住院,以“眩晕病(头晕原因待查)”收入院。病程中,无明显视物旋转、抽搐、定向力障碍,无胸闷、胸痛、喘促,无发热、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等症。
入院症见:阵发性头晕,伴心慌、心悸,伴头痛、黑朦、眼花、耳鸣,伴倦怠乏力,兼见口干、口苦,时感上腹部刺痛、烧灼感、反酸,颈肩部及腰部酸痛,时感双足麻木。纳食欠佳,梦多,二便正常。
【既往史】
既往有“腔隙性脑梗死、老年脑改变、主动脉硬化、慢性胃炎、胃下垂”病史,否认“糖尿病、冠心病、肾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9年余前曾因外伤导致“脑出血”行穿孔引流术。
【体格检查】
神清,语言清晰,构音正常,查体合作。注意力尚可,理解力、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可,记忆力、计算力减退,能完成相关指令,空间结构尚可,双侧眼球等大等圆,瞳孔直径约2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眼球内聚可,双侧鼻唇沟无明显变浅,肌肉无萎缩,无共济失调;痛、温、触觉尚可,双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
【辅助检查】
颅脑(平扫)+胸部(平扫):1、左侧基底节区少许腔隙性脑梗塞;2、老年性脑改变,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3、双肺下叶少许纤维灶;右肺上叶及中叶实性小结节,考虑纤维增殖灶;4、主动脉少许硬化。
颈部血管超声:左侧颈总动脉起始部粥样斑块形成。
心脏超声:EF:64%,二尖瓣、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心动过缓。
血液检查:总胆固醇5.43mmol/L,心肌三项、BNP、D-二聚体等未见异常。
【舌象图】
面色萎黄。舌体瘦长,质红,苔薄白,舌底脉络迂曲,左脉弦细,右脉弦滑。
【诊断】
中医诊断:眩晕。
证型: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
兼证: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肝风内动、肝胃不和,气血运行不畅。
西医诊断:1.脑动脉供血不足;2.腔隙性脑梗死;3.硬脑膜下积液;4.老年脑改变;5.颈动脉斑块;6.高脂血症;7.主动脉硬化;8.慢性胃炎;9.胃下垂。
【中医辨证思路】
患者以“头晕”为主症,中医辨病属于“眩晕病”范畴。患者为老年男性,舌体瘦长,舌质红考虑为阴液亏虚、失于濡养的表现;肝肾同源,阴精亏虚不能上荣头面官窍,故见头晕、眼花、耳鸣;阴血虚少,不能充盈血脉、奉养心神,故见心悸;阴虚生内热,虚热扰心,故见梦多;水不涵木,导致肝阳抗扰于上,则见头晕、头痛、口干、口苦,左脉弦细为典型脉象,黑矇、晕厥为肝风内动,清窍受扰之表象;倦怠乏力、纳食欠佳、心悸考虑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表象;右脉弦滑,结合腹部烧灼、刺痛、反酸症状,考虑兼有肝胃不和之证;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加之气血运行不畅导致颈肩部、腰部酸痛,双足麻木。
【中医治疗】
治法:平肝潜阳,滋阴熄风,益气养血。
方药:天麻钩藤饮合归脾汤加减:
天麻9g;钩藤12g;煅石决明18g;栀子6g;黄芩片6g;牛膝12g;盐杜仲9g;桑寄生9g;益母草9g;党参段18g;白术12g;当归12g;茯神12g;制远志12g;龙眼肉12g;黄芪12g;炒酸枣仁12g;木香6g;炙甘草6g;生姜12g;大枣12g。
服用方法:中药2付,每日一剂,煮沸30分钟,取汁540ml,分早中晚三次饭后温服(煎药机煎药)。
方解:方中天麻、钩藤为君,平肝熄风;石决明、川牛膝平肝潜阳、引血下行;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龙眼肉益气健脾,补血养心,以“培土荣木”;杜仲、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栀子、黄芩清肝热;酸枣仁、远志、茯神养心安神;木香理气健脾,防滋腻;炙甘草、生姜、大枣补脾和中,调和诸药。
【治疗效果】
阵发性头晕明显好转,住院期间未见晕厥发作,心慌、心悸明显好转,黑矇未见再发,头痛、眼花、耳鸣明显好转,上腹部刺痛、烧灼感、反酸均较前缓解,颈肩部及腰部酸痛、双足麻木明显减轻。纳眠可,夜梦减少,二便正常。
【治疗后舌脉象】
面色较前红润。舌体瘦长,质淡红,苔薄白,舌底脉络迂曲好转,左脉较前有力,右脉滑。
【专家病案分析】
二、提问与解答
▶ 学员提问1:
辨证思路是否合理?治法、组方用药是否准确?
▶ 学员提问2:
此类疾病伴见晕厥发作,是否应当以急重症为先,以“厥证”辨证施治?
专家简介:蔡碧波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临床、科研、 教学工作29余年。 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郑进教授学术继承人 ;云南省血液病医院工作室——国医大师张震学术继承人。昆明市中西医结合院士 (王阶)工作站成员;全国名医熊辅信工作室成员。第五届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现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肛肠科医师分会常委、第七届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肛肠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肛肠分会云南站副主任委员,办公室主任。 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各类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肛肠疾病、小儿疾病。 扫码问诊医生
发布于:北京市信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