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至2日,首届生态企业家大会中国分会在浙江省金华市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主题为“所有的生态企业家联合起来”,作为第18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新启的核心议程,本次大会汇聚了中国生态企业、绿色制造业的众多领军者的同时,也邀请到了六位海外嘉宾莅临现场进行主旨演讲。在本次大会的主持、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教授做主旨发言后,来自马来西亚的温秀枝医师(Dr.Joean Oon Siew Kee)也以《生态文明亟需经济学实现生态转向》为题做了主旨发言,她在发言中呼吁企业家应由“自我中心”转向“生态中心”,既要爱自己,也要爱他人,更要爱地球。
首届生态企业家大会金华分会
温秀枝在做主旨发言
展开剩余87%2019年温秀枝喜获“柯布共同福祉奖”
温秀枝在美国拉文大学宣传环保酵素
温秀枝(前排左三)及其酵道酵素团队和柯布院士(左一)在第13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上
温秀枝医师是马来西亚著名环保领袖,倡导自然疗法及顺势疗法多年,也是环保酵素全球倡导者,其所推动的“环保酵素,绿化地球,暖化人心”活动在大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19荣获“柯布共同福祉奖”。
一、基础:三元理念
分享伊始,温女士首先给大家提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要生态文明生活,可能吗?”。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的本质与社会的关系,即人的三元性与三元社会的关系。
人类的本质,即三元性。它包括:(1)身(body):体现在时空世界中的精神之器,即灵器。身反映人的意志力,其失控会导致暴力。(2)心魂(soul):是灵(精神)和身体的连接链。人通过身体和心魂理解物质,将之带回到精神世界中。心魂反映人的情感,其失控会导致抑郁症。(3)灵(spirit):直接连接到与创造、意识和永恒相关的源头。灵反映人的思考,其失控会导致冷酷无情。
人经由“身体”来认识自己是属于物质世界的,通过心魂来建立自己认知的世界,并通过灵(精神)达到更完整的整体世界。人的上部是以头为主的神经或感官系统,而意识的发展正需要神经系统(思考);中间是韵律或循环系统,包括心跳、呼吸和脉搏(情感);下方是新陈代谢或四肢系统,“身体”若要实现动态平衡,需要新陈代谢或四肢系统(意志力)共同作用。人类的疾病问题,就是三元性失去平衡的问题。神经系统(思考)与新陈代谢系统(意志力)平衡,即健康;神经系统活跃度比新陈代谢系统高就会导致疾病,如充血、硬化、心血管疾病等;新陈代谢系统活跃度比神经系统高也会导致疾病,如溃疡、发炎、癌症等。人类对自己认知的反思会给生命带来改变和调整,有意识的思维生命的“内向利己”会导致潜意识的身体生命的“外向疾病”;有意识的思维生命的“外向利他”会导致潜意识的身体生命的“内向健康”。
温女士指出,社会结构反映人类的本质与社会的关系。所有的社会制度都是我们对世界和人类同胞的思考和感受的表达。反过来,人类的思想和感受反映了自身的世界观。所以,对人类的本质之复杂性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讨论社会生活才更有支撑和土壤。
与人之三元性本质相对应的是三元社会,其内容包括权利(rights)、精神文化(culture),以及经济(economy)。“权利”是指公正、情感、心,即感受;“精神文化”是指自由、思考、灵,即先天能力;“经济”代表博爱,意志,身,即社会基石。
在温女士的分享中,一种真实独立的精神文化生活徐徐展开。这种生活将为健康的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发展提供很多东西:如道德力量和对社会理解;对艺术的敏感性、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有意义工作的实践技能和热爱。
基于三元社会理论,温女士认为社会变革需要在文化、权利、经济这三个领域共同推进。其中,文化变革以自由选择为基础,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从外在的实践技能到最高的社会道德和美德;权利变革以民主和公正为基础,通过维护人民的安全和保障来促进人际关系;经济变革则以利他主义为基础,即对他人有兴趣,满足人类的尘世和精神需求,促进人们高效生产、工作,并互助合作。
“一个人为社区的利益工作的越多,社区就越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整个社区的福祉就越大。”温女士认为,由社会制度或经济配制所造成的贫穷、匮乏和痛苦,其根源就是自私、利己主义。过度的利己主义和贪婪带来环境和人类剥削,即环境危机。越多的人出于自我利益或利己主义而工作,越多的贫困、欲望和痛苦就会从某处进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她认为,致力于生态事业的根本目标在于“养好下一代”,而这需要整个社区的力量。“共建健康社群”,正是生态企业家联合的根本目的。
二、实践:迈向三元社会
三元社会属性是社会生活的本质,不是一种外部结构或秩序,不会强加于人和机构。通过有意识的努力,这种内在属性会在体现在我们的社会结构和体系中,在精神文化生活、经济生活和政治权利生活中以适当和健康的方式出现并遍布全球。
精神文化生活(如教育、宗教、艺术)的原则是自由,对应于人之思考,涉及利他主义、使命与社会责任的结合、有意义的工作、对工作热爱与对他人需求的敏感、以及能力更强者给予更多的教育。精神文化生活实践包括创办学校,书院。
经济生活的原则是博爱(如团结、互助、合作),对应于人之意志,涉及“社会基本法”中合作、互助,不被金融捆绑的“真实价格”、公平贸易,在地经济与社区发展。经济生活实践包括带动社区支持农业、社区土地信托、道德银行、社会融资、地方或辅助货币、以及可持续农业。
政治权利生活的原则是平等,对应于人之情感,涉及作为社区资产的土地和生产资料、适当的收入、以及作为共同生产者的劳工和管理人员。政治权利生活实践包括组织三元社会推广协会或合作社。
消费者推动的合作社,有多种生产和消费的方式,如创建平台,将当地社区与小农和生产者联系起来;将人们与技能和资源连接起来,以振兴和发展地方经济,特别是在农村和服务不足的地方;与生产者和消费者合作,促进有责任心地生产和消费有机物、生物动力食品和环保产品;通过教育和社区服务培养共同的持续性的生活文化。这些有责任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促进社会的安康和福祉,连接了人、土地和大自然,进而创造了和谐的生态系统。
通过以上,我们更加确定一件事情,即合作和关心他人是服务社会的基础。人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潜能,才能有能力好好的服务自己和世界。我们现在需要在经济生活中选择对他人的爱和关怀,而不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这样一来,我们与全世界志同道合的人建立连接,从为全人类的公正合理而奋斗的理想中获得灵感和引领之力,也能够相信为了他人的利益进行的努力,绝不会在人类进步过程中遗失。
三、反思:三元社会是乌托邦吗?
温女士指出,三元社会不是乌托邦,在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生态企业及其运营活动,其实就是三元社会的重要体现。对他人的兴趣是这种社会生活的基础,而发展对他人更大的兴趣,需要有想象力。
例如,消费者需要对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人产生兴趣,生产者需要也关心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作为消费者,想象下为我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人的状况,再了解下我们的消费对环境的影响;生产者也避免出现通过广告词或刺激性语言鼓励消费者购买欲的利己心态。投资者需要对工人的福利感兴趣,考虑谁在为公司付出。
要克服个人主义或利己主义,个人需要有一个全面的灵性世界观,对以下内容有所观察:如人类的完整本质、宇宙的起源或演化(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世上所有生命和活动的相互关联性、经济生活在地球演化中所扮演的角色等。在物欲追求和宗教教条不足以克服经济生活中的利己主义和贪婪的情况下,全面的灵性世界观可以为每个人的命运提供“存在的意义”(如“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里”)。
三元社会中报酬不受市场供求力量支配,个人为社会工作,而不是仅仅为了钱而工作。但如果没有获得足够的收入来满足基本需求(如食物、住处、医疗、教育),他们就会被迫为个体利益而生存斗争。为了使人们愿意为社会奉献而不是仅处于个人角度开展工作,他们需要感到自己是社会的平等且有价值的成员,即人们能感受到个人的尊严、自我价值感和社区关系的质量。劳动是一个权利问题,并非经济问题。所有劳动者都有权获得基本生活保障。
富有想象力的思维使我们更接近他人,而负面的经济思想往往会使我们对他人的状况和需求漠不关心。“社会基本法”使工人和管理人员成为共同生产者,分享整个生产收益,并为生产效率、未来的生产力和效率一起自由承担道德责任。
在三元社会中,使命和社会责任理想需要有机结合。此时,劳动者的目的,不是为了谋生,或者为了获得“一份好工作”,而是倾向于工作出色。即使从金钱的角度来看,给劳动者提供足够的报酬,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仅仅是从事着糊口的低端工作,而是为了科学甚至道德而工作。“不要雇佣为了赚钱而工作的人,要找到真正热爱工作的人。”
三元社会的特性,使得生态企业更具有存在的意义。生态企业从事的是公益性事业,其运营目的并非为外在的利益相关者谋取利益最大化,而是通过社会创新和市场机制调节社会力量,将商业策略最大程度地应用于改善人类和环境生存条件。与一般其他私营企业不同的是,生态企业的投资主要用于企业本身或社会,“通过交易做慈善”,而非“做慈善同时做交易”。而且,与传统企业的具有盈利动机不同,生态企业具有使命动机,实行利益相关者问责制,其收入再投资于社会计划或运营成本,由此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遵循“社会基本法”的生态企业,需要形成这样的企业生活范式:企业中的教育制度和文化生活具有无限想象,对其他人和整个社会有兴趣和关心;劳动者对工作充满热爱,也对自然界的欣赏和尊重。基于此,温女士呼吁到,企业家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以生态为中心”,我们既要爱自己,也要爱他人,更要爱地球。这样,生态文明在经济学的助力之下实现转向,生态社会才真正实现“天下大同”之态。
(滕腾:普洱学院外国语学院)
发布于:中国香港信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